我們很高興這一週能夠邀請經驗豐富的畫廊家季玉年接受訪問,並探討她對藝術的追求和對香港藝術界的見解。
方由美術:方由(簡稱)
季玉年:季(簡稱)
方由:季豐軒翌年將踏入其三十週年。我很難想像我的畫廊終有一天能慶祝其成立三十週年!我翻看過一些資料,發現你成立畫廊前在職場裡已經位高權重,就是在銀行工作,而且收入對比在文化界裡工作的人還要高。那我想不到為什麼你會打算轉行?
季:我自小鍾情於文化事物,父母亦如是。我在兒時,由六歲開始,我便每天都跟從老師學習書寫中國字。我的父親雖然是一位生意人,但他卻對中國文化及傳統有著一份執著。他不想自己的兒女忘了祖宗的文化及根源。他同時喜歡收藏字畫。而我的母親亦喜歡到摩羅廟街收藏古董。從小在這個環境成長,我便開始對收藏、歷史、文化特別著迷。但身處當時的年代,我告訴父母想修讀藝術、哲學或歷史,他們就會反問:「將來你想教書嗎?」其實我並不想教書,因為我不能每天都待在同一個環境、做一樣的事情。其實我的讀書成績不太理想,我只會對於喜歡的科目才有好成績。我是有點反叛,還有就是太有個性。我家裡還有很多兄弟姊妹,當時大部分的香港父母也不會讓女兒上大學。但我感很幸運,就是我父母都很開通,他們認為時代不同了, 女性不一定要在家中相夫教子,並認為她們應該要獨立,所以我便有機會出國留學。當時,我也想不清楚要修讀什麼學科,那個年代的人只會考慮現實,並希望畢業後能找到工作,可以賺夠錢並移民定居。所以,我當時決定了修讀會計與經濟學科,因為我認為畢業後能夠容易找到工作。
方由:這些學科都比較有優勢。
季:沒錯。很多中國家庭也會建議兒女找一份穩定的職業後才尋找理想。我很懷念我的父親並常記住他的教誨,他常常告訴我:「妳跟母親不一樣,你要給自己選擇的空間。如果你有能力,你的人生就可以選擇向左走或向右走。但如果你讀書不成,及沒有本事,你的人生就只能給別人控制。」就是他這一句話,一直鼓勵著我要發奮圖強。
方由:那你為什麼會轉行?
季:工作了十年,我便有了足夠的儲蓄和安穩的居所,亦相對地財務自由。當時我在思考到底自己應該何去何從,因為我想追求自己的夢想。當我離開銀行時,我也不知道應不應該開一間畫廊。因為我並沒有藝術行業相關的工作經驗,大學時也不是修讀藝術。我不清楚自己是否適合在這行業工作。但是,一句佛偈激勵了我:「你每天負擔那麼多,怎能重新開始呢?」我深明如果自己繼續在銀行工作,我便不會有時間和精力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方向。所以我辭職後,便休息了一年或是在家照顧小孩,靜靜地思考自己該何去何從。那一年,我不斷地閱讀,同是四處旅遊增廣見聞。
方由:你是如何創辦一間畫廊?當時大約接近29年前,香港專門銷售當代或現代藝術的畫廊寥寥可數。藝術行業亦不是發展那麼蓬勃的行業。你在行內差不多可以說是一隻「開荒牛」。那你如何有勇氣地做一隻「開荒牛」?
季:我其實並沒有想那麼多,我只是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已。我沒有做生意的經驗,而自己只是在大企業裡就只是一顆小螺絲。所以談創業,我只是如鄧小平所說的「摸著石頭過河」吧。
當時我沒有太多想法,只是純粹知道這是我想做的東西。在銀行裡工作十年,我除了上班和開會外,其實我下班後以及在假期時都會抽時間到畫廊和美術館參觀,同時我也認識了很多畫廊東主。我很羨慕那些畫廊東主,他們有自己的空間,有一兩個伙計,便可以真正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並沒有將畫廊當成一盤生意,或是考慮要賺多少錢以及營運年數。在生意角度來看,我會是一個很差的生意人。我是一個很衝動及我行我素的人。我憑著一點儲蓄以及丈夫的支持,便開始了我的畫廊生意。說實話,我的生意在最初的三年都是虧本的。
方由:我有另一個問題就是,當年你開辦畫廊的時候,香港還只是一個文化沙漠。在藝術界裡,你可以更多類別可以選擇,同時你經常周遊各地,你為什麼特別對中國當代藝術和中國藝術家的創作感興趣?以及如何展開其畫廊業務?
季:我的畫廊在剛開業的五年,反而是專門銷售法國藝術品,即是法國和德國藝術家的創作。當時香港還沒有十家正式的畫廊,而大家大多都是銷售水墨或二十世紀當代藝術品。我剛入行時,不敢做中國藝術,因為前人已經做得非常好,我覺得自己經驗尚淺,唯一懂的就是走一條偏鋒路線,代理一些較少人做的藝術種類,避免競爭。我做了五年法國藝術品代理後,便發現它們很難推銷出去。告訴妳一個笑話,當時我在推廣油畫,顧客都會問我:「什麼是油畫?」中國的藏家普遍來說對瓷器和水墨特別有興趣及認識, 這方面也特別多專家在研究。我們經濟法國藝術,因為當時人們對於法國畫的歷史,不像現在年輕一代那麼熟悉。而五年後就是一個轉捩點,1996年我參觀了威尼斯雙年展,從那時候開始,我每年都有去,我發現他們在當眼的位置展示了中國藝術家的畫作,包括方力鈞、 楊少斌和岳敏君等。但是對我來説,我其實並不太熟悉他們的名字。而我就是透過這個展覽認識了他們。
我在香港土生土長,並在西方國家唸書,我當時的中國文化水平只是一般程度。但是我對此十分好奇,為什麼這一群中國藝術家會在大型的國際展覽中被關注?我出於好奇,便在北京聯繫了方力鈞,他亦介紹了其他中國藝術家給我認識。這些畫家當年生活得十分開心,每一個晚上也相聚一起談天說地。雖然他們只是吃著廉價的食物,以及喝著便宜的酒。但我卻很享受於聆聽他們的故事,例如他們會談中國歷史,他們作品靈感通常來自文化革命或六四事件等。這確實讓我這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感覺完全在聽像是天方夜譚的事情。還有讓我感到很詫異的是,香港是很重視商業的地方,但是我在他們(藝術家)身上發現,原來他們很多都閱歷豐富、文化水平出眾,而且對中國歷史以及哲學都有著深厚的認知,其中一些當代藝術家中央美院畢業,為此我非常佩服他們。
方由:從那時候開始,你給了他們很多機會,同時也很支持他們的創作。例如你會買下他們的畫作,然後早期代理他們,並在香港舉辦展覽。你是如何讓你的藏家有興趣收藏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呢?因為要是藏家向來都只收藏水墨作品和瓷器,這與當代中國藝術有著很大的差異,而且在銷售上應該也得找一些竅門。
季:我覺得人生不要計較太多。當時我購買他們的畫作,只是因為看到從他們的起居飲食方面都很窮困,所以想支持。當時,只有來自西方駐北京的外領職員才會購買他們的作品,而且大部份也是外國人。中國人不懂得欣賞他們的作品,也沒有興趣研究。我為他們每天聚在一起創作的熱誠與理想而感動。因為這份感動,還有作為一位喜歡從事教育的女士,我希望能幫助年輕一代,所以我購買他們的畫作,就是希望能給他們多點經濟自由繼續走創作的路。當時我的畫廊其實不屬於專門從事中國當代藝術,反而是以收藏他們的作品為主,在香港推廣這些畫作其實是十分艱難,很多作品只能放置在倉庫,並留給自己慢慢欣賞。因為通常只有外國人願意購買,幾乎沒有本地客人懂得欣賞。所以,當我有資金,看到好的作品便會購入。我認為這些藝術家最需要的不是展覽機會。我們該從兩方面幫助他們,第一,是推廣他們的藝術作品,並舉辦展覽。 第二,是給他們經濟援助讓他們足以維生。如果他們出去舉辦展覽時遇到困難,如運費問題等,雖然我不是一個大藏家,但我會以我的能力出錢相助。
方由:總括來說,你一直以來都是用心與這些藝術家當朋友。你也會根據社會形勢與自己的能力,幫助他們推廣作品。
香港正面對史無前例的經濟困境。在我的事業當中,包括銀行和藝術工作,我也是第一次經歷香港這麼嚴峻的低潮。雖然2003年沙士的情況也很糟糕,但這次疫情的影響更是前所未見。你在29年的工作生涯肯定會面對過一些難關或挑戰。你可以與我們分享一下你第一次遇到的挑戰是在什麼時候?是金融風暴嗎?
季:應該是1997年。在香港回歸中國前,樓價不斷攀升。1997年前,我的生意挺不錯。除了最初的三年稍為虧蝕,但之後一直也有盈利。在香港,股票市場好、或是樓市好、在容易賺錢的情境下,購買藝術品會成為消遣活動的一種。人有餘錢的時候,便會想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1997年前對於我來說是比較容易做生意的時候。但1997年樓價下跌的時候,要是你回顧歷史,香港的樓價其實很少下跌。那一次樓價大跌,由 1997跌至2003年沙士前夕,當時擁有物業的市民都大受影響,甚至出現負資產的情況。
香港回歸後,物品的成本價變得更貴。我有很多客戶是廠家,他們當時要將廠房搬到內地,在香港逗留的時間漸少,因為需要到國內開發新業務。我在1999年便第一次面對大困難,生意額都大跌。
方由:你是如何走出困局?
季:我要感謝我的設計師朋友,John Chan 和 Steve Leung。當時我只是專注畫廊業務,對管理藝術項目來說完全沒有經驗。他們當時剛好參觀我的畫廊,我便與他們熟稔起來。John是一位有名的酒店設計師,他並獲安排接手設計翻新喜來登酒店的項目。酒店亦希望聘用藝術顧問來幫忙他們尋找適合的藝術品,讓其形象得以提升。我很感謝John幫助我接了這個藝術顧問案子。我從一個只專注零售工作的畫廊東主,由純粹只懂藝術家、懂藝術史和欣賞作品的人,到後來變成藝術顧問,便要學懂如何分析圖紙。以及解構藝術品與空間、設計,及燈光的關係等。
方由:我聽說你曾經因為不知道如何懸掛一些尺寸很高的作品,而感到苦惱。因為當時的經驗並沒有現在那麼豐富。
季:我的朋友也知道我對工程方面沒有鞏固的概念。如果你問我:「10米是多長?」當年的我也不懂如何回答你。對我來說,看圖紙和分析比例等也是一件困難的事。但是人很奇怪的,當時我很不願意接那份工作,因為我深知自己缺乏經驗與知識,同時亦要重新學習看圖紙,或是到現場實地考察等。所以做一個項目,是需要有這麼多的才能辦好,我當時也很緊張和害怕,但是人生就是這樣,當你有困難時,只可以硬著頭皮地衝出自己的舒適區。神奇的是剛開始一定會覺得困難,但你每踏出一步,也能學習到新的事物。
方由:我做了些研究並發現你在不同的地方當過藝術顧問,而且涵蓋的國家很廣,不光就是尖沙咀等地區這麼簡單。我看到你有一些項目是在蘇聯(俄羅斯)進行,而且還要是20年前的蘇聯。當時妳也沒有很多同事給你使喚。你是怎樣克服其恐懼呢? 或是你並不害怕, 想去便去了?
季:這和我的性格都些關係吧。我喜歡凡事親力親為,亦不看重利益與結果。這或多或少跟我本身的性格以及信仰有關。反而很多時候,當有新的項目,我會特別覺得有挑戰和趣味性。所以,我在工作的時候只會想:要是遇到困難,我就要把它解決。另一方面,我要感謝莫斯科的麗思卡爾頓酒店和德國杜塞道夫的酒店給予我和他們合作的機會。我覺得這份工作真的很刺激。我想不到自己的公司那麼小,竟然能給這些國際設計師相中並一起合作。我們在國際以至歐洲市場也接了不少5、6星級大酒店的項目。我習慣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我到達莫斯科以給德國等地方後,便可以藉此機會到處旅遊,甚至可以參觀美術館、因為你是受人委託而到那邊工作,又多了出差費的補助,所以便可以借機透過參觀美術館,了解何謂德國的表現主義。我並不只是專注在工作項目,而是透過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從而學習得更多。
方由:當妳的事業發展挺順利,香港又在2003年經歷了沙士疫情。也許你能順利渡過第一個難關(1997年金融風暴),手上亦有令人振奮的項目。但當沙士疫情來臨, 你的公司又遇到怎樣的情況?
季:我認為沙士疫情比現在的疫情嚴重。當時的死亡率很高,讓人十分害怕。疫情維持了8至9個月,當時沒有一個人到訪我們的畫廊。我也不敢聯絡國外的客人,因為外國人也怕了我們,香港就像疫城一樣。那段時間,我們一直在虧本。
方由:但你仍然繼續堅持每個月繳付租金維持下去?
季:當時我覺得要是疫情繼續發展下去,我的業務便會面臨倒閉。我在想,自己這門小事業終於來到終結了。但是,我決定再嘗試一會兒並繼續堅持。幸好沙士疫情到了6月就很快終結了。我們就在疫情過後,便要重組和構思嶄新的策略拓展業務。我們便與新的藝術家合作,亦引入了版畫到我們的收藏中。我很認同你剛才說的「有危就必有機」。我就是因為藉著97年金融風暴才有機會與銀行和酒店合作擔任藝術顧問工作。我在沙士疫情期間就創立了季普園,極力推廣版畫業務。我們與中國當代藝術家的關係很好。他們支持亦批准我們出版限定版畫。
方由:你繼續策劃展覽,至今已經負責了100多個展覽。你的策展經驗豐富,而且能力是無容置疑。在2010年,差不多十年前,我在一個朋友家裡看到他們的茶几上放了一本很精緻的圖錄。我朋友說書是滙豐銀行送過來的,亦建議我翻閱一下那本書。我發現這是一本由季豐軒畫廊出版關於趙無極的書本。它的發售日是2010年3月19日,並在這個畫廊舉行活動。這本書與一般畫廊出版的圖錄不同,它的內容、份量和質量也豐富很多。書內包含著很多研究與文獻。你為什麼有興趣做出版發行呢?
季:我是一個喜歡處理數據和做研究的人。因為大學時我並沒有做很多有關研究工作,所以我便要給其他業界的人更努力。我喜歡看書。通常我遇到問題時,也喜歡在書中尋找答案。如果要了解一個藝術家、一個年代以及一個主義,最好的工具就是書本。2004年,拍賣行事業逐漸蓬勃,佳士得和蘇富比這拍賣行也同時堀起。中國當代拍賣價錢達到3千至5千萬。2004至2005年時,我們的生意不錯,我很開心。但到了2006年,藝術家一張作品的叫價是500至1000萬,我們這些香港畫廊都難以應付。
我在文化界生意,跟金融界相比,我的尚算平穩。從2004至2007年,我不明白為何藝術品的價錢貴了這麼多。我知道西方國家對中國神秘的文化感到很好奇,看到中國的藝術作品便感到興奮不已。同樣很多的中國藝術家的創作都是受到西方畫的啟發,所以他們(外國人)看得懂。中國的經濟也變好,藝術品的價錢自然上升。2006年是我其中一個迷茫期。我一直與中國的藝術家有著良好的關係,但他們的價錢我們真的是無法承擔。
方由:但當時你認識了趙無極老師!
季:我早期專門銷售法國藝術作品。我當時已經聽聞華人藝術家在法國圈子內有三個是最有名的:一個是趙無極、一個朱德群、最後還有常玉。他們都是大師中的大師。當我托展新畫廊時,根本沒本事代理他們,加上我開業時,大師們已經年紀大了。我在法國時也會聽到很多有關他們的評論和故事。這些大師們對我來說永遠是遙不可及的英雄人物。
20世紀現代藝術拍賣,如趙無極作品的價錢較為平穩,十年也沒有起價。我很奇怪為什麼亞洲人好像不認識這位大師似的,亦沒有太多興趣收藏他的畫作。因為作品價錢上的差異,加上我當年在工作上也感到迷失,所以我請了半年假,到法國去嘗試了解朱德群 、趙無極等華人畫家,為何到法國創作以及研究他們在國際上被肯定的原因。特別是趙無極,為何他會成名呢?我在機緣巧合下認識了趙無極,意想不到他真人原來是這麼平易近人,並歡迎我到他的家中作客。結交後,我們會常常談天和聚餐。我當時問他:「你還有什麼心願嗎?你已經那麼成功。」他跟我說在1989年,法國出版社替他出版了20週年回顧的圖錄。雖然他當時有近200多畫冊,但他從來沒有一本回顧他70多年來的藝術發展和創作生涯的書籍。他希望自己在生的時候能出版這樣的書。他也希望能出版中文版本。他大多數的畫冊是在日本、瑞士、法國以及意大利等地印刷,畫冊都是以英語和外語為主。他只有一本畫冊是中文的,就是由北京美術館出版,但只有包含60張他的畫作在內,並只是一本展覽圖錄。我看畢所有出版過關於他的畫冊,我便明白他作為華人藝術家,會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給年輕下一代了解,就是他是如何創作和他的發展歷程。因為他的一句話,使我這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承諾幫他出版一本中文版的圖錄。平常製作一本普通關於展覽的畫廊圖錄比較簡單。我要感謝趙無極、他的太太和他的工作室裡文獻庫的助手。他們認真地看待我這個決定,我們花了三年時間完成圖錄製作。我亦在他家中留宿了12次,一起編寫這本回顧趙無極74年生涯的圖錄。我當時並沒有出版社給我發行。我們平常出版的展覽圖錄只是為料送給我們的客戶以及藝術家等等。因此,我的儲藏室堆滿了一本本的小冊子。就算我沒有一個真真正正的出版渠道,我只是想:「沒關係,做了才算。」我們先編寫法文版,往後才翻譯成英文和中文。當時我的想法是法文版本與我無關,我只是出版中和英文版本。他們介紹了法國最有名的出版社——Femerium給我。Femerium曾經與趙無極合作。我問他們有沒有興趣和我們合作出版畫冊。他們說沒有,他們不願意合作因為他們不想花上那麼多精力與時間編製。
方由:我還以為他們有興趣合作。
季:沒有。他們也認為藝術書不好賣,並不覺得這是的好時機,故不給予我們支持。但我決定自己去做。第一,我想為自己完成這本書,因為我想了解趙無極的一生。第二,我想完成這本書送給趙無極作為禮物。我只有這兩個目的。2008年金融風暴,當時我們聘用了最優秀的法國設計師設計畫冊,但成本很貴。當圖錄製作快完成的時候,趙無極的太太跟我說:「現在金融風暴,書本是很難賣出,你會打算將畫冊頁數減一半,減少印刷成本嗎?」 我跟她說:「沒可能。我已經花了那麼多時間完成這本書。我把這本書當成我的博士論文, 所以不用考慮金錢開支。」人生往往就是越不去多想,就會越多收穫。我後來拜訪Femerium,告訴他們我已經完成這本書了。他們很驚訝,沒想到我真的獨力完成此巨作。他們聽聞很多人也想出版有關趙無極的書,但他們全都會打退堂鼓,但妳卻做到了。最後,他們也出版了法文版本,亦於法國推廣英文和法文版本。
方由:所以,他們等妳出了初稿後便幫你編製?
季:不,其實整本書的初稿已經完全做好了,只差列印而已。但是其實大份研究資料都是法文,現在中文和英文版本我是可以在亞洲進行推廣。但是趙先生是需要法文版本。然後,我就問他們可以做一個法文版?反正我都已經投入很多成本於編製裡,書本的設計費我也付了,其實最後只是多做一個相同設計的法文版本,並只差列印那一步。所以後來他們訂了很多本是法文以及中文的版本並發行,以我所知,這本書的銷量已經有一萬多到兩萬本了。
方由:藝術家很多時候都會為著自己的職業生涯和發展,不斷尋找不同的機會。有些會跳槽到別的畫廊,甚至會到不同國家尋找機會。我留意到季豐軒的藝術家都跟你合作很久了,而你亦把他們當成朋友,並真心支持他們的生活。我留意到你無論遇到什麼難題也會勇往直前,並深化自己。就像出版趙無極的圖錄一事更是一個顯著的成就。除此之外,你是如何找到這些忠誠的藝術家,你是如何選擇哪個藝術家適合代理呢?你代理了很多不同藝術家,最近包括李華一老師。他是一個很難得,亦是很成功的藝術家,但他不是來自香港,這也是一個和非本地藝術家合作的例子。你是如何代理他的作品?你的「貼士」必定能啟蒙我們這些想在畫廊工作,甚至是正在經營畫廊的後輩。
季:因為我喜歡繪畫和歷史所以入行。我在後期發現每一個藝術家的創作背後都蘊藏著一個文化理念。在這個行業,每一百萬個藝術從業員,大概只有1%能夠生存,因為實在太難建立成功的事業。尤其在華人世界,收藏當代藝術並不像西方那麼普遍。要在這行業維持10年到15年,第一,你一定要十分喜歡你的工作、不願意轉行。像我一樣,入行後,就算經濟不好,我也會繼續堅持工作。你一定要很愛你的工作。第二,我認為經營畫廊的人和藝術家也是同一類型的人。他們都要有創意。你認同嗎?
方由:認同。
季:沒有人能告訴我們明天會做什麼展覽,我們會遇到不同的藝術家,選擇代理誰必定是自己的決定、藝術家的創作也是很個人化,全靠他的思想決定的。
方由:畫廊的展覽策劃都是很個人化的,是靠畫廊老闆去決定的一個方向。
季:正確。我覺得畫廊老闆與藝術家應該是同一類人。他們只是工作性質不同而已。一個是做創作,一個是做推廣的。藝術家欣賞我們並願意和我們合作的原因,並不只是因為我們能為他們賣畫賺錢。其實他們還需要一個知音或伯樂。一個稱職的知音或伯樂不只會為他們提供經濟緩助。我認為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會感到很痛苦,因為他們閉門造車。他們會想找一個懂他的人,真正了解他們的人,而不只是懂市場的人。希望你夠給他意見,例如在創作上該走哪個方向。不是要干預他的創作,但他們需要和你傾訴。家人雖然很親近,但他們未必懂藝術。你要牽動一個藝術家的心,必須要首先真誠地欣賞他和懂他的創作。另外,藝術家的工作很辛苦。他們不懂市場,最好的藝術家通常會花很多時間在他的藝術創作過程中。他們不會有心力去顧及市場或推廣工作。
方由:這在作品的質素和思路上也是可以看出。
季:沒錯。純學術性的藝術家對市場沒有認識,所以,他們很依靠我們這些畫廊老闆了。我選擇的藝術家全部都是全心全意投放在創作當中,推廣工作就交予我們管理。我認為自己是一個挺棒的經理人,亦不會斤斤計較。譬如,有美術館想辦一個李華一30年的回顧展覽,他們聯絡的人不是我,而是藝術家本人。李華一很久以前已經通過畫廊賣掉了很多作品,他已不懂如何將作品借回展出。藝術家沒有能力獨力辦一個回顧展,他們要一個經理人在不同方面給他幫助,如文獻的貢獻或是借畫等工序,背後需要我們的支持。畫廊老闆與藝術家之間不只是建基於買畫及賣畫的商業關係。如果基礎是那麼膚淺,我恐怕只要有一家國際大畫廊介入的話,便會很容易就搶掉我們的藝術家了。如果只是單純衡量利益關係,這種關係很快就會完結。
方由:你不只是支持藝術家與美術館合作。有時候你更會親自聯絡不同的美術館,幫助藝術家尋找合作機會。我知道一個畫廊與一個美術館的架構與系統有著大不同。你是怎樣應付兩邊的工作呢?
季:我在這行業工作了這麼多年,認識很多人且建立很多合作關係, 我也認識很多海外的策展人。他們常常在尋找新的項目。我的職責就是介紹我代理的藝術家給他們。如我認識了很好的策展人,我會帶他們到我的藝術家的工作室,送一些有關該藝術家的圖錄給他們。所有的策展人都有自己的思路,我們不能干擾他們的決定。我留意到有學識的藝術家通常都能吸引策展人。當我將他們介紹給雙方後,他們自然就會產生化學作用。當策展人真的對藝術家感到興趣,並想跟他合作策劃展覽時,我們作為畫廊老闆就會發揮自身的功能。我會幫藝術家組織文獻、尋找舊作品,讓策展人能夠順利的進行他們的策展工作。我們代表的藝術家很多都有跟各地的美術館合作過。與美術館工作對藝術家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就如我今天接受訪問也會很緊張,要分享關於我的事情。藝術家在回顧自己的作品與創作過程都會很容易激動起來。另外,這也是一種反思,還有這會給他們動力,因為他們知道很多人欣賞自己的工作與作品,這種覺悟會使他們有推動力去進步,提升自己的創作能力。有能力的藝術家其實是需要這種動力。
方由:藝術家需要動力與這種推動性。我明白你就像幫助一個藝術家去整理他的書房,替他做紀錄。透過這個訪談我也明白到保留藝術家的完整文獻是很重要的。
季:現在是數碼化的世界,先不要談論出版了。我很喜歡看有關西方藝術和藝術家的紀錄片。如果我不能完全明白書的內容,我會直接看這些西方紀錄片學習。這些影片介紹藝術家的整個生平、創作淵源、人生點點滴滴,使我對藝術家有更深刻和具體的認識。在這個年代,藝術家不能自己製作這種完善的影片,而是需要一個能信任的伙伴,就像我們經營畫廊的人去協助他們製作。
方由:我們談了那麼久,也想藉此探討有關未來的問題。現在的情況(COVID-19),我們亦沒甚辦法了,例如很多餐廳、酒樓和酒吧等各行各業都暫時暫停了,包括我們這個藝術界亦進入了寒冬期,例如藝術家、畫廊甚至其他藝術學院都暫時關門。那我想問,當這個COVID-19疫情完結,香港於國際藝術市場地位會變得如何?香港作為一個藝術熱點,我們還會有優勢嗎?還有你覺得我們畫廊界所扮演的角色會有什麼改變?我們都想探討一下。
季:其實你如果問我,這29年經營畫廊的信心在哪?我相信你也記得,有人說過新加坡可能會成為亞洲的藝術中心,亦有人說過可能是上海或是北京。我想中國(政府)在方面也嘗試得很積極,但有一點我覺得香港有著永遠的優勢,第一,我們是一國兩制,第二,我們的司法制度和物流管理完善,第三,我們的財務狀況和稅制完好。我覺得這些在整個亞洲絕無僅有,除非中國有所改變,若是他們不改變,我也看不到哪一個城市能比香港更有活力和自由。還有一點就是,我聽很多中國藝術家說過,如果你要很自由地表達觀點都要小心避忌。譬如你看M+ 博物館大量收藏中國當代藝術品,它們反映了中國政府當時的問題。現在我們還是很自由,所以我覺得香港對於國際來說,真的是一個「世界窗口」,而且可以吸引人材過來發展,如果我們能夠保持其自由度,以及有現時的制度,所以你看這幾年為何一些國際畫廊嘗試在北京上海開業,但最後還是選擇在香港落腳,拍賣行亦如是,他們也是以香港作為亞洲業務的中心。如果你問我,這次疫情是我29年來從來沒見過,亦是最大的(經濟和民生)海嘯。別看我說了那麼多,看上去好像很有經驗,但這次的問題不光是疫情,還有之前的社會運動問題。但就算是疫情之後,我們相信香港的社運也未必完全終結。再加上,我覺得不光是香港的經濟受挫,而是全世界。我想在經濟受挫下,其實最怕就是很多人失業,一片蕭條,這都影響文化產業的發展,並在這樣的經濟市場下變得低微。這兩年,對於我們業界來說是一個艱難的時期。
方由:那就像你所說2022年才能回到當初的情況(穩定)?
季:對。就像你所說,我看到業界同行也十分靈活,現在開始進行線上銷售,一下子出現了很多網上購物的趨勢,還有線上虛擬展覽。我覺得人類是很有趣,永遠都有著智慧,當你這條路走不下去,他自然就會創造另一種渠道給自己開路。我覺得在這骨節眼上最重要是保持自身樂觀。第二,當然我們要控制成本。第三,我相信還可以借這時候沉思一下,到底我們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好。例如我自己經常說,經營了(畫廊)29年,我每天都在思考,我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完善,我有哪方可以藉此增進。例如現在我現身這個直播節目,就是跟在你學習了。
方由:季小姐太客氣,我希望大家(觀眾)可以從中吸取你的經驗。同時,因為地域性的限制。正如你所說,對的,包括我們現在進行的直播節目,我們方由美術也在積極發展自家線上平台,同事們也在發揮自己的能力。例如有一位年輕人想問你,其實現在很多藝術活動都轉為線上操作,譬如有線上展廳或是線上表演,以及線上拍賣會等各色各樣的潮流。你覺得這潮流能否取代室體畫廊的業務?
季:我覺得不會是立即的事情,因為我覺得……這樣說吧,其實我覺得這五年都有很大的轉變,我們的大型藝術展覽在全世界很受歡迎,而且畫廊又多,以及我覺得現在的人喜歡旅遊,年輕一輩都喜歡從手機和電腦(互聯網)當中獲得全世界的資訊,我覺得其實實體的零售店,不光是說畫廊,其實這次疫情後應該有很大的改變,以前一定要依賴有一個裝潢很漂亮的門市實體店,人們才會來購物。但我覺得現在經過這個疫情,甚至是我自己,我現在都學會了網上購物,我也是因為這個疫情,所以我必須要學習,例如Zoom等很多電腦上的程式,我覺得這是必然的改變。
方由:而且我們可能用這些科技數月後便會成為習慣。
季:對,但我覺得這不會完全被取代,例如有些人還是會去藝博會,因為有些人還是很喜歡觀看實物(藝術品),或者那些畫廊不需要花太多資金在店舖的裝潢,不用交很多租金。但譬如你有一位客人說真的有興趣(購買作品),真的很想看實物,其實你還是需要有一個實體空間,讓他能夠真實地感受作品等。所以,我並不覺得實體店會完全真的滅亡。不過,我想畫廊會有一個想法就是:到底我需要放多少資源在建立一個實際空間,還是只需要共享空間?或是一半是線上銷售,一半是(線下銷售)。就是自身權衡投放資源的比例,所以我覺得會有改變。
方由:我也覺得大家真的會花很多時間或心機,研究這方面的可行性。其實,很多年輕人……這也是另一個原因,我這次過來拜訪季小姐。我們也是像很民主地詢問一下身邊的朋友、朋友的子女、或是資諮詢一下同事們或實習生的意見。我便發現很多年輕的朋友都想和你聊天。其實剛才已經很有得著,亦討論了很多。但是他們還有一條問題,就是經過現在這個情況,剛剛我們都大概描述過了,但他們還是熱愛藝術,加上他們都唸書很多年了,他們還是想進身這個藝術行政的工作,或者藝術管理等,就是包括我們如何營業一間畫廊,那你對這班年輕人,有什麼啟發或是提議呢?
季:其實我有很多客人的小孩都在唸藝術史或是藝術系,所以他們時常都跟我說可否跟他們的小孩交流一下,其實我感到很開心。因為我發現幾乎每一個稍為是中產或上流的家庭,都是非常喜歡藝術和文化,例如一家人裡總有一個成員是唸這學科,所以就如我回應你的提問,我並不覺得香港的文化會衰落,我認為那一班年輕後輩一定能接棒,並且將會有MPLUS開幕落成、香港美術館又重新裝修,所以我們這個所謂的生態圈會越來越好,只要我們在這段時間堅持一下。但是年輕人呢,我覺得……譬如第一,我跟他們交流時便覺得,若是你要入行,便你要問自己你想做些什麼,多一點跟前輩交流,例如有當中哪些職位,還有整個生態圈裡包含了哪些元素,你要先了解:到底你是選擇在博物館工作,還是選擇進事畫廊,或是其他……因為各自性質都十分不同,或是藝術基金會的工作等。所以,如你真的已經了解當中的結構和其方向,譬如說我喜歡成為一位研究員,或是想成為策展人,那我想你便需要認真思考一下,多一點看展覽了解,還有想思考要唸些什麼……因為藝術的領域很廣闊,正如你所說,因為你覺得中國當代藝術太昂贵,所以你的畫廊便專注新派水墨,差不多成為行內旗手。那這樣就挺好了,因為你有一個很清楚的方向。所以我就可以這樣說「條條大路通羅馬」,當然中間有些路是快速一點,有些路是彎彎曲曲。但是我覺得認清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對一個年青人來說很重要。很多年輕人是這樣的,他這裡嘗試一下,那裡嘗試一下,做東做西……但是每一樣工作要做得好,確實是需要耐性、時間來累積,還有堅持。我覺得最重要就是不可太跳脫,你可以給自己三四年嘗試,但你真的要知道什麼讓你在工作中最感興趣,因為我覺得你喜歡一樣事情,便會投入其中,即使辛苦一點,你也不這樣覺得。這就是我29年來的心路歷程,我覺得如果純粹只顧每一年要賺多少錢,這盤生意能帶給我多少好處等,那如果一個難關出現了,我肯定就不想做了。因為我真的熱愛這一行,還有我知道自己都是在享受每一天的工作,例如我閱讀一本書、跟一個藝術家聊天,或是跟客人交流。這些種種都是一些生活上的喜悅,例如你說現在年輕人覺得經濟沒有以前好,但是其實你選擇修讀文化學科,你便就要想清楚這工種,你能在當中達到怎樣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