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中的當代畫廊空間
2018年3月23日 Financial Times 香港的畢打行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港島的高地價和高密度迫使藝術畫廊選擇在矜貴的路段擁有店面,或是在城市邊緣,郊區化的工業大廈中開工作坊。嶄新的 H Queen’s 大廈就是兩者完美結合的例子。在這 24 層樓中,畫廊及他們的辦公室,還有一系列的食肆餐廳,層層疊疊地處在香港歷史氣息的中心。 H Queen’s 是由香港本土建築師和收藏家林偉而及他的工作室 CL3 設計的,林認為,它是香港獨一無二的文化現象。 閱讀全文 -
香港一直期待的畫廊空間
2018年3月23日 Financial Times 相較之下,H Queen’s是非常高科技的。雖然在最初的設想中,它只是一座簡單的商廈,但是在2012年,建築師林偉而和發展商恆地以文化和生活的主題重新構思,決定把它發展成藝術展覽的新地標。「這很棒,我們可以是白色盒子,也可以是玻璃盒子,甚至是這兩者之間」, 現在處在17樓的本土畫廊方由美術的創辦人,梁徐錦熹說道。 閱讀全文 -
2018年巴塞爾藝術展:指南
2018年3月21日 Christie's 在亞洲最重要的年度藝術展會 (3 月 29 至 31 日 ) 開始之前,香港的畫廊家,藝術家和食肆為大眾揭曉了接下來最適合欣賞藝術新作,享受美味佳餚的地點,讓你從城市毫不間斷的喧囂當中抽出時間,放鬆心情。 方由美術(Ora-Ora) 的聯合創辦人和香港畫廊協會的聯合主席梁徐錦熹談道,「巴塞爾藝術展是一個可以一邊和舊朋友聯繫一邊認識新朋友的美好時間。我將會在方由美術的展位和正在我們H Queen’s新空間舉辦的蕭旭個展之間來回奔走,在那裡,別的國際畫廊也才剛剛開幕。 」 「我誠心地推薦香港歷史博物館。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我非常欣賞他們以一種有趣、具互動性又增長見聞的方式講述了香港的過去。任何一個想要了解香港是如何在歷史的多重影響下成為香港的人,都必須去那裡看一看。」 「香港也是一個美食天堂,所以任何一個旅客都不應該餓著肚子。我最喜歡的地方是灣仔的駿景軒,那裡有這附近最好的川菜,也難怪它在過去七年連續摘得米其林一星。」 閱讀全文
-
【藝術三月】中環藝廊集中地 一幢H Queen's睇晒奈良美智草間彌生
2018年3月16日 香港01 曾經有一段時間香港畫廊「遍地開花」,地點越開越偏,但藝術始終不宜遠離群眾,中環藝術新貴H QUEEN’S開幕後,多間著名藝廊紛紛聚集於此,不單方便參觀,而且展品質素極高,對藝術愛好者來說是一大福音。 方由美術乃本地知名藝廊,今次展覽展出八位當代中國及香港藝術家的作品,連同已故書法塗鴉藝術家「九龍皇帝」曾灶財作品照片,主題除了說明文學與藝術的互借關係外,更透過作品本身展現當代水墨藝術的脈絡。 文字有界,藝術無牆,展覽呈現了藝術的普遍性,以說明這一載體的獨特之處。章紫燕作品《假山》用乍看下彷彿水墨山水的畫來說一個「文學無用」的故事,藉此對何謂「經典」何謂「糟粕」提出疑問;彭劍《奇局》則將書本閉合重疊,沒有場景、沒有人物,書在此失去文學涵義,只是作為視覺元素呈現,彭劍畫作用色大膽有趣,亦不禁令人反思書的本質。 閱讀全文 -
方由美術創始人梁徐錦熹:藝術品交易必須成行成市 樂於和高水平競爭者競技
2018年3月16日 雅昌 知名畫廊方由美術於今年3月進駐香港中環的HQueen’s大廈17樓,全新空間將為藝術愛好者帶來更好的藝術體驗。而作為開幕首展,方由美術更是聲勢浩大地推出了由八位藝術家參與的聯合大展「吶喊之書」,透過光線自然悠揚的畫廊空間,以嶄新角度討論中西古典文學的影響和藝術的普適性,探索其無拘無束的表達情感和意義的能力。 「吶喊之書」以文學為主題,展出八位當代中國藝術家,包括鄭哈雷、洪強、彭薇、彭劍、肖旭、徐累、章燕紫,以及已故知名書法塗鴉藝術家「九龍皇帝」曾灶財的作品。本展覽的標題部分源於前蘇聯著名的藝術家亞歷山大・羅德琴科(Alexander Rodchenko)創作的海報,海報設計上的俄羅斯作家兼名媛Lilya Brik繪形繪聲的吶喊著「書本!(Books!)」,正是「藝術」和「文字」的完美結合。 「吶喊之書」保留圖像普及的力量,提煉成一個一致而連貫的中國當代水墨群體。 雅昌藝術網:在優秀畫廊雲集的情況下,方由美術會堅持什麼樣的藝術經營之路?這條路有何特色? 梁徐錦熹:縱觀整幢H Queen's,我們不會是最熱鬧的畫廊,然而卻又不是寂靜無聲的。我們踏實地做著能力範圍內的事,以體現獨特的價值。我認為從事藝術品交易必須做到成行成市,和高水平的競爭對手同場競技,會更有效地提升自己,這是難以估量的無形收穫。 閱讀全文 -
H Queen's: 世界第一個只屬於藝術的大廈
2018年3月16日 Lifestyle Asia 當香港的藝術愛好者熱切期盼的巴塞爾藝術展和藝術中環在本週即將來臨,全市的畫廊也正忙著準備他們同期開幕的藝術展覽。當中H Queen’s,中環熠熠生輝的H Queen’s作為全心的藝術和生活文化中心,毫無疑問集聚了所有的目光,也開創了藝術界當中的先河。 長久以來人們都在議論這一波國際藝術畫廊的進駐會否對本地的藝術圈產生不良影響,很多人擔心這當中缺少香港的代表。在H Queen’s,方由美術是唯一一個在香港土生土長發展的畫廊。另一些人則認為,這標誌著一個健康而充滿生機的世界級藝術生態。 閱讀全文
-
「尖叫書」為方由美術在H Queen’s中的新空間拉開了序幕 — 與梁徐錦熹的對話
2018年3月14日 Art Radar 十年前梁徐錦熹在香港創立了方由美術,一個以研究為基礎的當代藝術畫廊,專注雕塑和水墨作品。以當代亞洲藝術為基礎,畫廊至今代理了來自世界各地包括歐洲,北美洲,澳洲,亞洲,中國內地和香港本土接近40位知名藝術家。 畫廊致力於提拔新生代才能的同時,也為事業有成的藝術家服務。作為香港領先的當代畫廊之一,方由美術積極參與橫跨亞洲和國際的各個藝術項目。他們是中國當代水墨的長期擁護者,代理了水墨運動當中關鍵的藝術家,靠著龐大的企業和私藏網絡支撐著市場。確實,畫廊的聯合創立人梁徐錦熹是當代水墨藝術的專家,並在上海大學完成了她的藝術批評和理論博士學位。來自商業,金融和房地產背景的她,在過去的十年裡致力於為香港的藝術領域奉獻,支持并贊助了很多的文化項目和慈善活動。帶著創建一個更強壯更有活力的藝術社區的目標,她也聯合創立了香港畫廊協會。 方由美術相信藝術應該在某種感知上超脫特定時期的局限,而畫廊的名字Ora-Ora,意指「從一個時代到另一個時代」,也體現了這一宗旨。搬進H Queen’s —香港中心的一個重要新地標—17樓的這一舉動是方由美術畫廊歷史中的里程碑的同時,也見證了香港藝術界的成長。H Queen’s的非傳統空間在被運用為展覽空間的同時,也推廣著藝術,拓展著它的觀眾。 方由美術的開幕展覽是「尖叫書」,一個探究文學和視覺藝術的關係的群展,包括了來自本地和內地的8位藝術家的作品:鄭哈雷,洪強,彭劍,彭薇,蕭旭,徐累,章燕紫,以及曾灶財(「九龍皇帝」)的標誌性書法塗鴉作品。這一個展覽體現了一直以來貫徹的信念和精神,以研究為基礎,積極邁向未來。 閱讀全文 -
對藝術與美學的執著
2018年3月9日 ChinaDaily 新的H Queen’s大廈在本週正式開幕,它的坐標映射了藝術在香港人生活中心的存在:一邊是具有歷史氣息的砵甸乍街,另一邊則是中環扶手電梯。這座24層高,具有酷炫外形的玻璃外墻建築,仿照了燈塔的模型。一部分來自世界各地知名的藝術畫廊都在這裡設立了商鋪,另外的一部分還在路上。租借在此的畫廊主希望透過接近彼此,為藝術界增添一股勢能,並打造出一個超出各個部分總和的藝術場所。 主要的租戶包括大衛·卓納(David Zwirner),一個在紐約和倫敦擁有前設空間的著名畫廊家。卓納表示這兩層樓突顯了他對香港成長為藝術中心的信心。其他一些重量級租客包括藝術門,當代唐人藝術中心,佩斯畫廊,方由美術,白石畫廊以及豪瑟沃斯畫廊。 方由美術及香港畫廊協會的聯合創辦人,梁徐錦熹女士也將她的當代亞洲藝術畫廊搬進了大廈的17樓。她認為H Queen’s將是迎接香港成為一個藝術社區的發展舉措。「和這些優秀畫廊之間的親近關係將給我們所有人創造機遇,並且將H Queen’s變成訪客和收藏家們一個順理成章的目的地。」較高的天花也是其中一個開在這裡的關鍵理由,她說。 閱讀全文 -
在創辨人梁徐錦熹的帶領下方由美術打進全新H Queen’s藝術商廈
2018年3月7日 Zolima Citymag 作為H Queen’s藝術商廈中唯獨兩間本土畫廊的其中一員,方由美術(Ora-Ora) 迎接著來自全球的領先展商。 從梁徐錦熹的口中得知,她花費了十年攀爬企業頂峰之後,才毅然決定進入了藝術界。豪爽又實在的她,作為本土畫廊的先驅者,不僅熟識香港新興起的文化領域經濟,而且通曉各種藝術創作技巧,理念及其與她旗下藝術家的關聯性。 「我仍然熱愛金融,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她說, 但自她小時候參加課後的畫畫班開始,她的初心永遠是藝術。她曾經夢想過成為一名藝術家,但是她的父親擔心她不能以此為生計而否定了她的計劃。自從三十歲離開銀行業,開始創建她的畫廊,她的人生就開始改變了。「我很享受我做的一切。我一直都非常熱愛藝術和藝術創作。」她說的時候,帶著一種近乎窒息的熱情,她剛度過精神緊繃的一天。這是她在眾所矚目的H Queen’s開幕的第一個展覽,這一棟處於皇后大道中的新式藝術摩天大廈由建築師林偉而設計,集合了全球當代藝術中的高端玩家。 樂觀,勤奮,有志氣,梁徐女士自2006年從MBA創業課程中畢業開始經營方由美術。回顧空間發展的歷史,她建立了一個屬於她自己的品牌,將人氣國際藝術家帶來香港,令畫廊在比今天單一的文化景象中脫穎而出。她還找到了一個發掘本地和內地藝術家的竅門,並且積極地和他們一起成長。當中包括內地的水墨藝術家彭薇和章燕紫,她們在國內和國外的展出中一直都是焦點。一些本地的藝術家包括鄭哈雷和洪強。 閱讀全文
-
十一家對香港本地藝術界具影響力的畫廊
2018年3月6日 Hong Kong Tatler 踏入藝術周,是時候關注在香港的藝術行業工作的名人了。除了將世界各地不同的藝術帶進香港,這些畫廊主常常在國際舞台上宣傳香港的藝術家們,並將香港放進世界的藝術雷達當中: 梁徐錦熹不僅創立了方由美術——一間主打當代水墨、雕塑和挖掘新生代才能的畫廊,她還是香港藝術畫廊協會的創建人和聯合總裁,一個幫助香港畫廊在本地及國際成長的非盈利機構。她自三歲起就熱衷於藝術,但是她仍然聽從父親的建議,在大學時選擇主修心理學和經濟學。後來她成為了一個銀行家,但在讀MBA的時候受到創業指導教授的啟發,放棄了她的銀行家生涯,創立了她自己的畫廊。 閱讀全文 -
香港勢力進駐國際級殿堂
2018年3月5日 ArtTouch 1月27日,這時候的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才剛落幕,各國政治領域與經濟領域齊聚一堂,探究全球政經大事;此時此刻的香港,也有一隻蝴蝶的翅膀正揮動著,比利時藝術家米凱爾.博伊曼斯(Michaël Borremans)「太陽的火焰」個展,在香港熱烈開展,代表一股對亞洲藝術圈正產生重大影響的蝴蝶效應,已經產生。翅膀的揮動地,個展的所在地,座落在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80號」,名字叫「H Queen's」,這棟標榜藝術商廈的大樓,就在香港東方文華酒店、置地廣場、娛樂行附近,是全香港最金貴的地段之一。全棟24層,已經有8家藝術相關產業進駐,包括指標性的全球豪門畫廊們,有3家畫廊還各租下兩層樓的空間。 香港本地的畫廊方由美術雖然不屬於大畫廊之列,但創辦人梁徐錦熹有著一股積極向上的志氣,她要與旗下的藝術家一起躋身最好的展演平台,讓全世界看到,而H Queen's無疑就是現成最棒的舞台。方由美術到今年是連續六年參與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提案巴塞爾團隊的過程,就像一次又一次的淬煉畫廊體質。選擇進駐H Queen's,梁徐錦熹這樣說:「身為畫廊,我們不能安逸自滿地待在中環小街的一千呎,然後自我中心地要求藝術家的進步。我們要跳出舒適區,挑戰自我,和藝術家共同成長!」秉持推廣香港藝術家為主的方由美術,也得到李敬恩團隊的支持,讓方由美術得以只承租半層空間。與其它畫廊至少一層,甚至租下兩層的手筆相較,梁徐錦熹是空間小志氣高的代表。她,要跟最頂尖的畫廊豪門比鄰而居,在同一個舞台競技。如今24層高的H Queen's,還有其它樓層像是由愛彼錶(Audemars Piguet)、頂級餐廳租下,現在只剩下3層還未租出,還會有誰,一起加入H Queen's的顛峰對決?樓上,還是樓下?或許有些畫廊一步跨過,從此踏上樓。 閱讀全文 -
「尖叫書」- 鄭哈雷、洪強、彭薇、彭劍聯同五位藝術家的群展
2018年3月1日 DODOOBA 「尖叫書」為方由美術在H Queen’s中的新空間拉開了序幕。展覽以文學為主題,將展出八位當代中國和香港藝術家,包括鄭哈雷、洪強、彭薇、彭劍、蕭旭、徐累、章燕紫,以及已故知名書法塗鴉藝術家「九龍皇帝」曾灶財的作品。徐累和他的入室弟子們郝量和肖旭可以被認為是同一類的藝術家,每一位都在生活和作品中體現著文人的使命與誠意,被不同類型的文學家和作品影響。以蕭旭為例,他承認深受 卡夫卡(Franz Kafka)作品影響,也深受加布里埃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的魔幻現實主義薰陶。其次,對彭劍、彭薇、章燕紫等藝術家來說,過去的文學語言和意象激勵著他們創造出備受尊重的、偶然不相干却獨特的現代詮釋。彭薇在深入了解過去藝術家的通信後,結合了他們的語言與她自身的圖像,創造出新層次的認知和理解;彭劍的書塔利用「界畫」的方式,形成了一個圖書館的景觀建築;章燕紫參照傳統醫藥配方創作出《天王補心丹》。最後,還有一些創新的實驗者在試圖增強書籍的力量來傳播思想。其中,香港藝術家洪強利用影像的形式去探索閱讀的獨特性,創造出顯而易見的心理二分法;;另一位則是香港傳奇街頭藝術家曾灶財,一名社會秩序的挑戰者:不懈地致力於融合藝術與文字來傳播思想。本展覽的標題部分源於前蘇聯著名的藝術家亞歷山大・羅德琴科(Alexander Rodchenko)創作的海報,海報設計上的俄羅斯作家兼名媛Lilya Brik 繪形繪聲的吶喊著「書本!(Books!)」,正是「藝術」和「文字」的完美結合。「尖叫書」保留圖像普及的力量,提煉成一個一致而連貫的中國當代水墨群體。文學與視覺藝術的關係發展時而和諧,時而存在著緊繃的鬥爭。 閱讀全文
-
藝術商廈匯聚畫廊
2018年3月1日 星島日報 踏進大型藝術展及活動接踵而來的「藝術三月」,喜愛文化藝術的讀者準備甚至已計畫好密麻麻的藝術行程。除了全城關注的《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Art Central》,這個3月還有很值得留意的藝壇事情,好像將於3月內即將有五家知名畫廊開幕、位於中環核心地段的H Queen's,便是破格地為畫廊而設的綜合型大廈,集國際知名畫廊、餐廳、零售品牌和空間於一身,成為本地藝術界新地標。 樓高二十四層、位於中環中心地段的H Queen's近期成為藝壇熱話,因它以藝術為主題,是一幢為畫廊而設的消閒式綜合型商廈,在「藝術三月」將有五家本地及海外知名畫廊開幕,分別是方由美術(Galarie Ora-Ora)、豪瑟沃斯畫廊(Hauser & Wirth)、佩斯畫廊(Pace Gallery)、藝術門及白石畫廊,連同已於去年12月和今年1月開幕的當代唐人藝術中心(Tang Contemporary Art)與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總共有七家畫廊集中在一幢商廈,實屬罕見。 另一家本地知名藝術畫廊方由美術將進駐十七樓,創辦人之一梁徐錦熹(Henrietta)認為位於交通便利的皇后大道中極具吸引力,亦認同建築物的設計切合畫廊的需求,而且與其他知名畫廊為鄰,帶來更多合作空間。「我不肯定這類模式會否成為新的潮流,因為在香港不同地區的商廈和工廈租金各異,形成不同形態的藝術商業。不過,正所謂『做藝術品要成行成市才好』,如果這類模式成為中環區的主流,會形成一種協同效應,匯聚本地及海外的畫廊,有利於藝術市場。」 閱讀全文 -
【雅昌快訊】方由美術全新空間開幕 八位藝術家呈現重磅級「吶喊之書」
2018年3月1日 雅昌藝術網 3月1日,Galerie Ora-Ora方由美術在全新的藝術空間H Queen's 隆重開幕。為了慶賀這2018的新起點,位於17樓的畫廊展出首個展覽「吶喊之書」(又名「尖叫書」),透過這光線自然悠揚的畫廊空間,以嶄新角度討論中西古典文學的影響和藝術的普適性,探索其無拘無束的表達情感和意義的能力。「吶喊之書」以文學為主題,展出八位當代中國藝術家,包括鄭哈雷、洪強、彭薇、彭劍、蕭旭、徐累、章燕紫,以及已故知名書法塗鴉藝術家「九龍皇帝」曾灶財的作品。 本展覽的標題部分源於前蘇聯著名的藝術家亞歷山大・羅德琴科(Alexander Rodchenko)創作的海報,海報設計上的俄羅斯作家兼名媛Lilya Brik繪形繪聲的吶喊著「書本!(Books!)」,正是「藝術」和「文字」的完美結合。「吶喊之書」保留圖像普及的力量,提煉成一個一致而連貫的中國當代水墨群體。文學與視覺藝術的關係發展時而和諧,時而存在著緊繃的鬥爭。在當今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反映了藝術家都樂意透過中國當代水墨,在作品裡描繪文學帶來的各種影響。 方由美術創辦人梁徐錦熹女士道:「藝術與文學不是對立的力量,但兩者一脈相承的靈魂卻時而分裂成互相對抗的論述。『吶喊之書』 是一個與文學相互關連的展覽,並聚集了各個向文學汲取靈感的重要藝術家。為慶祝我們在H Queen's的新畫廊空間開幕,『吶喊之書』 一展將會成為方由美術的發展進程重要的里程碑,讓我們對推廣當代東方哲學至香港甚至更遠的地方。」 閱讀全文 -
尖叫書
2018年3月1日 TimeOut 方由美術的開幕展覽探討了藝術和文學之間的關係,展覽焦點包括九龍皇帝的作品。 為了慶祝他們進駐香港最新的藝廊中心H Queen’s的新空間,方由美術的開幕展覽探討了藝術和文學之間的混合與協調。這一以文學為主題的群展,聚焦八位來自本地和內地的當代藝術家,包括鄭哈雷、洪強、彭劍、彭薇,以及九龍皇帝最標誌性的書法塗鴉作品。 閱讀全文
-
本地之星: 七個不能錯過的香港本土展覽
2018年2月20日 Hong Kong Tatler 比起大名鼎鼎的大型國際畫廊的展覽,香港的藝術更多來自本地藝術圈。以下是我們從具有影響力的本土畫廊中挑選的即將舉行的展覽推薦: 「尖叫書」尖叫書和蕭旭 為了給方由美術在H Queen’s新開的展覽空間拉開序幕,畫廊正舉辦著一個以文學為主題的展覽。本次展覽展出來自8位當代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包括鄭哈雷、彭薇和徐累。適逢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畫廊還在展會上展出了一系列的蕭旭的作品。 「尖叫書」的展期為3月1日到17日,而蕭旭的展期則是3月26日至5月12日。 閱讀全文 -
方由美術展覽 -「尖叫書」
2018年2月8日 Blouin Art Info 方由美術正於香港的空間舉辦一個名為「尖叫書」的展覽。 「尖叫書」主張藝術的普適性,探索其無拘無束表達情感和意義的能力。這次展覽關注字詞在語言中的歸屬,充滿了深不可測的聲調和各種精妙之處。藝術自豪地揭開了自身蘊藏的可能性和及時性。在這些作品當中,藝術是無邊無界的,本能的,而閱讀藝術時,沒有所謂的「文盲」。 閱讀全文 -
2017巴塞爾VOLTA -- 具全球視野的藝術博覽會
2017年6月16日 在瑞士小城巴塞爾舉辦的 VOLTA 藝術博覽會致力為具有國際視野的畫廊提供平臺。 它充滿活力而又多元豐富的氛圍,加之其對個展的偏重,讓 VOLTA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級重要藝術博覽會之一。 在今年的展覽中,中國藝術家 彭薇的新作——《平沙落雁》成為博覽會焦點之一。 文章將這一系列作品描繪成一個「靜謐的心靈告解室」。 閱讀全文
-
Art Radar精選瑞士巴塞爾VOLTA必看六大展位
2017年6月14日 Art Radar VOLTA13藝術博覽會于2017年6月12日在瑞士巴塞爾開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43個國家地區的70 個畫廊參展。 此次VOLTA13致力於促進多元背景的演出者之間的交流。 來自香港的方由美術畫廊推出了中國畫家彭薇的個展。 彭薇的作品是中國傳統的水墨藝術。 她的作品激發了觀眾對於自我身份認定和周圍環境的思考。 展廳暗色調的燈光配合繪畫和音樂,創造雙重的感官體驗。 彭薇用繪畫重現出著名作曲家的個人信件,並配以他們的音樂作品。 藝術家以此結合了私人與公共的空間。 私人空間與公眾形象的對比,引發出對個人身份認定的思考。 彭薇的作品呈現了公與私的對立,以和諧與衝突並存的手法,挑戰人們對於「偉大」的定義,以及「視角」與「現實「之間的衝突。 閱讀全文 -
規模虽小而生機愈旺,VOLTA 13志在辦成此季度最佳藝展
2017年6月14日 artnet.com 為「備戰」Volta第13屆藝術博覽會,參展畫廊蓄勢待發。 這個在全球多地舉辦的藝展此次選址瑞士風光秀麗的小鎮——巴塞爾的市政廳。 藝展為新興藝術家和畫廊提供交流平臺。 來自香港的方由美術攜水墨藝術家彭薇參展。 作品是藝術家為此次展覽特別創作的。 這個系列的其他作品曾在2014年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及2017年蘇州博物館彭薇個展中展出。 閱讀全文 -
統治者与成見 —— VOLTA 13 初探
2017年6月12日 Barfi.ch 導覽的最後一站是方由美術的展位,展出的是中國藝術家彭薇的藝術作品 ——《平沙落雁》。 雖說中國畫素有以畫配詩的傳統,彭薇作品的靈感卻是來自于西方文學作品和書信。 此次展出的作品是根據一系列著名作曲家的書信而創作的。 閱讀全文
-
Volta團隊推選十週年最喜愛展位
2017年3月15日 今年已是紐約 Volta 藝博會的第十個年頭了。 通過舉辦個展, 紐約 Volta 將藏家和藝術愛好者的注意力再次聚焦到艺术家和他們的于作品上,由此營造出一種不同以往的藝術博覽會體驗,帶給藝術家們更多施展才華的空間。 我被那些不斷重複和範本式的圖像深深地吸引了。 那些「藥丸」、網格、彈簧和血漬,它們有的強化了、也有的顛覆了我對天然形成和人工雕琢的概念。 此外這些組合被賦予了個人或是政治性的意義,展示了個體與整體之間的關聯。 —— Jon Murray, Production Coordinator 閱讀全文 -
藝評家推薦:紐約Volta 2017五個不容錯過的展位
2017年3月2日 HumptonsArtHub 章燕紫對手術刀和聽診器的精准描繪,以及水彩構成的操作臺一樣的框,這一切都反映著她的家庭背景(她的父親是一名獸醫)和她曾經罹患一場血液疾病的醫療背景。 中國著名詩人北島最擅長描繪孤獨。 他讚賞章燕紫的作品是藝術和治癒的精妙平衡。 閱讀全文 -
雅昌藝術頭條:章燕紫作為唯一參加中國藝術家攜代表作亮相紐約Volta 2017藝博會
2017年2月27日 「 醫學人文 」—— 藝術與科學的對話 透過藝術的視角審視醫學,這是章燕紫目前感興趣的創作主題。 根據牛津大學人文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醫學人文學科是一門具多樣性的學術領域,其中囊括了人文科學、社會科學以及視覺藝術。 醫學人文學科促進了藝術與科學在知識和情感層面的對話。 這門學科拓寬了醫生、病患、病患家屬及公眾對於醫學的理解。 藝術與治癒之間的平衡 然而,章燕紫最終的注釋超越了特定的學術規範,相反其突出了幾個普遍的議題:個人在當前的資訊社會的角色是什麼 ? 我們要如何在當前社會焦慮氛圍的誘導下保持個人的本性和平衡... 閱讀全文
-
紐約Volta 2017五個必看的藝術家
2017年2月3日 source:http://artzealous.com/5-must-see-artists-at-volta-ny/ 閱讀全文 -
藝術在醫學博物館遇上科學
2016年7月10日 南華早報 藝術在醫學博物館遇上科學 在光線昏暗的房間中心,一個由鐵鍛造,被紗布纏繞的如同人一樣大的翅膀躺在一個病床上。當章燕紫開始在香港醫學博物館駐留學習時,《復蘇》只是她腦中的圖像。 剛剛過去的七月的展覽開幕式記錄著博物館的二十年周年慶典。當中國現代藝術家章燕紫聽到了多年前一位醫生死於愛德華風格的大樓陽台下,她被這個故事深深感動了。這次展覽展示了醫生對自己職業的熱愛,奉獻與犧牲。 章燕紫說:“我被曾經在這里工作的醫生們的奉獻感動了。” 章燕紫是一位因她自身在痛苦,治愈,和深奧而美麗的醫學世界上的冥想從而受到世界認可的藝術家。 閱讀全文 -
章燕紫香港個展「本」—闡明藝術與科學間關係的本質
2016年7月5日 Blouin Art Info 章燕紫香港個展「本」—闡明藝術與科學間關係的本質 藝術和科學並不是能容易融合的;在一個醫學博物館裡舉辦藝術展覽是一件非常罕見的事情。然而,聞名中外的中國藝術家章燕紫以醫學為主題而創作的作品是個特例。 方由美術與香港醫學博物館為分別慶祝他們十年和二十年的周年慶典,共同舉辦了中國藝術家章燕紫的個展 —「本」。展覽將從七月八日持續到九月十一日。 「本」把藝術和科學融合,因為章燕紫把常見的東方和西方醫藥物品,例如草藥,紗布,藥丸等融合在她的作品中。結合了互動討論會,畫家見面會,導賞團和講座,展覽的新聞稿如是說:“這個展覽是為了所有的香港人,家庭,醫學專家和畫家而設,讓他們了解常被認為互相對立的二者是如何通過哲學,文化和東西方醫學的治療方法融合在一起。” 閱讀全文
-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20間最佳畫廊之一
2016年3月22日 Artsy 繼去年於亞洲視野區的上佳表現,方由美術今年升級至藝廊薈萃區,為公眾呈獻“剎那”當代藝術展。圍繞“剎那”——一瞬之間的展覽主題,方由美術攤位的最大亮點是黃丹作品,《曾少年》。藝術家在將近4米高的畫面中嫻熟運用積墨法,逐層疊加上色,畫面富於力量;同時亦定格住一個愉悅的瞬間——四位少年相繼魚躍入一片橙色的海。 閱讀全文 -
三月 藝術大爆炸
2016年3月11日 Hong Kong 01 30多億年前宇宙只是一個體積無限少、重力卻無限大的奇點,既沒有數之不盡的星體,也沒有豐富多態的生物;一次大爆炸使它逐漸膨脹,形成我們如今所身處的無邊無際的宇宙。對於香港藝術界而言,這個奇點或許就是前身為Art HK的Art Basel Hong Kong(巴塞爾藝術展會)。雖然Art Basel 是藝術作品買賣市場有股銅臭味,但由它所引發的藝術大爆炸,卻耀眼得讓人不容忽視。這場爆炸也催生了豐富的周邊展覽同期舉行,不僅在香港會展中心,也散落在中上環、黃竹坑以及其他地方。大爆炸後的藝術世界像一片荗密的叢林,你會在裏面迷失方向嗎? 閱讀全文 -
澳門藝術當代進行式
2015年12月3日 星島日報 說到澳門,除了酒店、美食、賭場,你還會想起藝術嗎?近年上演多場水墨展覽的Galerie Ora-Ora,正以《微元素》為題,舉辦澳門當代藝術展,把七位當地藝術家的作品聚首一堂,讓香港觀眾一次過觀賞澳門當代藝術。 《微元素——澳門當代藝術進行時系列展,香港站》的參展藝術家,六十後、七十後、八十後和九十後都有,較受香港人認識的,或許是原籍俄羅斯、住了在澳門多年的君士坦丁,他的作品曾多次在港展覽,國際知名度最高。百強則是金屬樂隊刃記首腦及主唱,一幅組畫洋溢強烈的街畫味道,每幅畫都是一首歌。 閱讀全文
-
澳門當代藝術訪港展覽
2015年11月27日 大公報 《微元素──澳門當代藝術進行時系列展,香港站》昨日在方由美術 (Galerie Ora-Ora)開幕,展期至十二月二十六日,反映澳門藝術創作 豐富多彩的一面。是次展覽由方由美術與澳門視覺藝術產業協會聯合 主辦,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贊助,展出君士坦丁、霍凱盛、許 曉楓、黎小傑、吳少英、百強及戴永寧共七位澳門藝術家的作品,旨 在為他們提供一個更廣闊的展示平台,重點推介澳門當代藝術創作。 閱讀全文 -
鑑賞天地──許鴻飛肥女人歡樂藝術
2015年10月20日 信報 每個女人都想有強壯的肩膀可以依靠,然而,當一個女人被形容為「強壯」,十之有九本能地腎上腺素飆升,頭頂冒煙,看看身上是否如蛋糕表面塗抹了厚厚一層脂肪。 當纖瘦成為現代人審美標準,無論多苗條,女士們都覺得應該再減幾磅。中國當代著名雕塑家許鴻飛卻反其道而行,自1999年起創作的「肥女人」系列,塑造出鮮活個性和活潑的形象,表現了一種與大眾迥異的審美態度。 這些豐腴詼諧的女性軀體,「脹」得來身手靈活,過去3年把歡樂感染巴黎羅浮宮、佛羅倫斯美第奇宮、北京紫禁城和伊斯坦堡海峽廣場等十幾個世界級藝術中心,人們皆爭相模仿雕塑動態,原來肥嘟嘟的女人,也很討人歡心。 閱讀全文 -
藝訊:《墨延》吳少英個人展覽
2015年5月5日 文匯報 名為《墨延 》的個人展覽是吳少英繼2013年《方由美術》的展覽延續。過去兩年,吳氏曾到訪多個主要城市展覽,如北京、澳門、台北、紐約等等。廣闊的國際視野啓發了吳氏的創作靈感,為其最新的紙本和錄像作品注入嶄新的元素。是次展覽令觀眾重新認識經吳氏筆下的改良水墨,把傳統水墨和山水的理解作定位,也是一個多角度去欣賞新水墨蛻變的好機會。 閱讀全文
-
5art五樓空間──他們眼中的章燕紫
2015年3月26日 藝術中國 章燕紫用水墨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當代人心靈苦痛的形而上關懷,其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帶有諸多佛教因數,比如佛像、佛的手印等。這就使得章燕紫的作品在藝術理念上超越了經驗或者體驗的維度,進入了一個超驗的精神性領域,這是章燕紫的作品不同於80年代以來新文人畫的地方;她的作品在宗教領域內的延伸也使得自己的作品與60年代以來以劉國鬆為代表的現代抽象水墨拉開了距離。章燕紫的水墨作品超越了她2010年展覽中對文人趣味的追求,將精神性置入其中,這既是藝術家藝術創作能力的提升,也體現了她對生命和生存更為深切的體悟。 閱讀全文 -
巴塞爾Hall 3展品 震撼眼球
2015年3月14日 東網 遠處的Ora-Ora 展位,帶來新水墨藝術家章燕紫的小型個展《止痛帖》甫走到該展位便嗅到猶如「撒隆巴斯」的味道,原來因為一塊塊止痛貼黏在光管上!裹面展出多幅水墨繪下的藥丸、藥水、膠布等意象,彌漫淡淡藥味,勾起你片段的「體」貼回憶! 閱讀全文 -
雲之上 崛起力量——蔡志松
2015年1月27日 新加坡 Art Republik 蔡志松,國際著名雕塑家,是中國雕塑界最炙手可熱且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故國》、《玫瑰》、《浮雲》等系列。迄今爲止,蔡志松已經在世界各地舉辦過逾12次個展,如新加坡當代藝術館等;2014年他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的「再會歷史——蔡志松」個展創下當地最大規模藝術家個展記錄;通過與方由美術、獅語畫廊的緊密合作,蔡志松亦於香港參加多次國際級聯展。今次蔡志松的雕塑作品將于中環Soho和上環兩個區域進行展出,展覽將持續到2015年1月31日。 閱讀全文
-
回首故國玫瑰夢 蔡志松浮雲人生
2015年1月6日 信報 1972年出生的中國藝術家蔡志松曾獲中外多個獎項,並到世界各地去參展,俊秀的外形再加上優雅的穿衣風格,讓他在藝術時尚兩個範疇都獲好評。Galerie Ora-Ora與獅語畫廊最近為這位藝術家共同舉辦「歷史猶新‧蔡志松個展」,共展出他雕塑生涯中三個作品系列《故國》、《玫瑰》及《浮雲》,就如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間段,分別與歷史、愛情和人生有關。 閱讀全文 -
藝術專訪──彭薇和徐錦熹
2014年6月1日 香港Baccarat 在巴塞爾藝術展帶來的「藝壇大混亂」之中,走出一位嬌小而又端莊的中國藝術家彭薇,為我們帶來了她最新的系列作品──遙遠的信件──一曲對中國水墨畫的頌歌。此系列作品不僅將傳統中國山水畫與現代觀念藝術充分融合,而且透過藝術家親手設計製作的卷軸與木盒,更顯獨具一格。繁複精細的手工製作過程最終幫助彭薇捕獲到了中國式卷軸和冊頁的全部內涵與精髓。 閱讀全文 -
《遙遠的信件》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彭薇個展
2014年5月30日 庫藝術 2014年5月14日-18日,彭薇個展《遙遠的信件》將在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Ora-Ora畫廊舉辦。 這是一批帶有「現成品」觀念,以水墨手繪實現的普普藝術作品。彭薇不是在畫山水,而是在畫卷軸、冊頁,這一最古老持久的書籍形式。它們的每一部分:綾裱、玉池、格水、題跋,包括畫盒,都由其親手制作而成。 閱讀全文
頁
2
之 2